点击上方"张思莱医师"阅读更多育儿文章
于铭铭 1 岁 4 个月大
什么时候开始给婴幼儿进行大小便和如厕训练的问题,目前专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同时也为此争论不休。
在《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第 7 版中明确提出:"宝宝 5~6 个月后条件反射逐渐形成,在正常的教养下,1~1 岁半可以养成主动控制排尿的能力。"所以应该尽早的给孩子进行大小便训练,以便形成条件反射,孩子享受到皮肤干爽,清洁带来的舒适和满足,就逐渐学会控制大小便,完成如厕训练。更何况 1 岁半~2 岁还是孩子养成如厕习惯的关键期。
作为儿科专家以及拥有多年儿科临床经验的我一直认为:及早建立排便和排尿的条件反射,进行大小便和如厕训练是有助于孩子身心发展。
琳达●索娜教授在《婴幼儿早期大小便训练》谈到:"孩子在婴儿末期,可以感受到膀胱充盈,并能调节肌肉以推迟小便。"但是如果延迟训练的话,孩子习惯了边走路边在尿布上大小便,那么孩子在以后学着坐便时就不会用力;因为随时、多次小便,膀胱储存尿的功能和排空的功能就得不到锻炼;而且使用一次性的尿裤或尿布如果再不及时换的话,污染的尿裤和尿布很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和发生尿布疹。一旦孩子习惯了脏兮兮的尿布的气味和它潮湿的感觉,对排尿和排便就失去了敏感性,建立排尿和排便的条件反射很难建立,错过了大小便训练和如厕训练的敏感期,那么以后再训练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因此也就会困难很多。尤其是孩子过了 1 岁,自我意识情绪逐渐发展,害羞的情绪开始产生,随之而来的是羞愧感产生,如果到了 3 岁还在使用纸尿裤和尿布的话,孩子会为此感到羞耻,焦虑、胆怯等心理,而且我们临床发现 3 岁以后的孩子发生原发性遗尿症(夜尿症)和遗粪症往往由于从小缺乏大小便训练而导致的,所以儿科医生尤其是行为儿科学的医生认为在婴儿期应该进行大小便训练,幼儿期进行如厕训练,争取 2 岁 ~2 岁半完成如厕训练。
对于我家铭铭来说
当孩子学会了坐以后,铭铭就开始进行了坐盆排便训练。没有想到第一次的坐盆训练也进展的非常顺利,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尝试,以后就有顺理成章的一次次坚持下来,通过几天的训练铭铭已经体会到坐盆大便比大人把便更舒服,而且坐盆还是一次很有趣的玩玩具的过程。因为我买的是一个天蓝色的、卡通造型、可以拆卸的塑料坐盆,坐盆前方是竖立着憨憨的小熊头,十分可爱!小熊头上的两只耳朵是双手可以扶着的把手。每次坐盆就好像骑在小熊身上一样,因此成了铭铭最喜爱的玩具之一了,甚至大便完后还舍不得离开。所以去盥洗室坐盆大便也成了铭铭最向喜欢做的事情了。
由于每天固定的时间去熟悉的盥洗室,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铭铭已经养成了每天清晨吃完奶后大约 10 分钟去盥洗室坐盆大便的好习惯了。当铭铭学会独立行走后,由于经常进入盥洗室好奇的看着大人大小便,因此他知道马桶是大人进行大小便的地方。有的时候铭铭还拉着小王的手并要求抱着他,模仿大人坐在马桶圈上,于是小王只好双手拎着他让他坐在马桶圈上,怕他掉进马桶里。在他 1 岁 3 个月时我们买了一个《chicco》的儿童马桶圈,放在盥洗室的马桶圈上,开始了对铭铭坐马桶大便训练。铭铭很喜欢坐在马桶上的感觉,大概他觉得自己与大人一样在马桶上大便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但是我们一时还不敢放弃纸尿裤,因为大多数的时候铭铭还不会很好的控制尿或者及时通知大人需要尿尿,尤其是玩得高兴起来更是忘乎所以,有的时候如果喝汤或吃稀饭多的时候也会常常尿湿了裤子。接近 1 岁 4 个多月时,铭铭控制尿的能力增强,两次尿之间可以间隔 2~3 小时,而且每次尿之前都会告诉我们"尿——",随后带他来到盥洗室里,揭开纸尿裤的搭攀,他就顺利将小便尿到他专用的尿盆里了。当然我们还要不断表扬和鼓励他能够像大孩子一样及时通知大人要小便,铭铭获得表扬后以后再有小便时就更乐意去重复这些行为了。
频繁把尿害处多
需要注意的是小婴儿泌尿系统发育不成熟,膀胱黏膜柔嫩,肌肉层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埋于膀胱黏膜下的输尿管短而直,抗尿液反流能力差,易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排尿是受大脑和脊髓控制的,出生后最初数月的排尿纯属反射性的,并不受大脑和脊髓的控制。
家长频繁把尿,尤其是夜间频繁把尿,不但会引起孩子的反抗,而且也不利于膀胱储存尿和排尿反射的建立。夜间频繁把尿还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进入深睡眠的状态。抑或孩子正在专心观察或做某一件事情,家长频繁打断他,也不利于孩子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
1 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输尿管增长,肌肉发育成熟,抗反流机制逐渐增强,在正常的教养下,孩子是可以逐渐养成主动控制排尿的能力的。
问
何时训练宝宝主动控制排尿
把尿是一种不好的养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家长不要这样做。
何时训练孩子主动控制排尿,目前有着不同的观点。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如果方式恰当,孩子在接近 18 个月大时就可以开始学习自己上厕所,不会产生什么危险。家长需要做的是,摈弃揠苗助长的速成心态,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慢慢适应。
著名儿科医生西尔斯认为,1.5~2 岁做好如厕训练的准备,从 2 岁开始会有很多现象表示孩子可以接受大小便训练,并且孩子 2 岁半左右就不再需要使用尿布。西尔斯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 2 岁以后训练,孩子掌握得会更快一些,而提前训练所需要的时间更长一些。
我国专家认为,最好在孩子 1 岁半以后开始训练。此时,孩子的泌尿系统发育比较成熟,已经具备了自主控制排尿的条件。
在正式训练之前,首先要告诉孩子只有卫生间才是大小便的地方,避免以后他随地大小便。妈妈去卫生间可以带着女孩,告诉她应该怎样坐便盆或马桶;爸爸带着男孩去卫生间示范给他如何往便盆或马桶里尿。开始训练时,请给孩子准备儿童专用坐便器。
- 1 岁以后孩子
便可以使用放在大马桶圈上的小马桶圈。家长要鼓励孩子使用口头语言(如嘘嘘、尿尿等)或者肢体语言(指向卫生间)向家长表达自己要上厕所的意愿。幼儿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他会模仿妈妈或爸爸的样子去尿。当孩子在卫生间自己排尿成功后,家长还要示范孩子如何冲马桶。大多数孩子是非常喜欢自己冲马桶的。大小便结束后告诉孩子一定要洗手,养成便后洗手的良好行为习惯。当全套的训练完成后,家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孩子就会明白这样的行为是对的,而且自己也会感到排尿是一件让身体十分舒服的事情。当他能够独立完成全套的排尿,他会觉得自己更加独立,完全是一个大孩子了,以后会更乐于重复这个行为,逐渐养成自己去卫生间大小便的好习惯。
排尿的训练最好选择在夏天,因为此时尿湿了裤子容易处理,孩子也不会受凉。只要家长天天坚持,孩子不久就会很好地主动控制排尿了。训练早期建议白天撤掉纸尿裤,夜间还是继续使用纸尿裤。
以上部分内容摘录张思莱所著《育儿手记》
微信号 : 张思莱医师
新浪微博:@张思莱医师
● 欢迎扫码关注 ●
牛配资-牛配资官网-专业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